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讲师» 莫小丽

师资队伍

个人简历

2016.7 毕业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6.11-2018.10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全职博士后。

2018.11-今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科研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代表性学术成果

1.《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PKU),2016年第2期。

2.《剥削与剩余——对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的批判》,《理论建设》, 2016年第1期。

3.《剥削理论的“缺失”——驳斥吉登斯的泛剥削论》,《学术界》(CSSCI),2016年第4期。

4.《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本质规定及其历史嬗变——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科学社会主义》(CSSCI), 2016年第3期。

5.《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回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

6.《“社会”概念:马克思与吉登斯的比较——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语境》,《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6年第8期。(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7.《“延续”与“断裂”关系的“方法论”基础——兼评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的批判》,《兰州学刊》(CSSCI), 2017年第9期。

8.《马克思的美德伦理学建构何以可能——一种“人类自由”的视角》,《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18年第4期。

9.《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多维度辨析》,《湖北社会科学》(CSSCI),2019年第2期。

10.《马克思理论视阈中的“现实的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考察》,《云南大学学报》(PKU),2020年第5期。


承担科研情况

主持课题: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社会哲学比较研究(18CZX008),在研项目;

2.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学说史视域中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及其时代效应研究”(19KDC011),在研项目;

3. 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19年基础课题“生产方式视阈下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研究”(19GIY403),2020年7月已结项。

4. 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之间——评吉登斯的马克思观”(2017M610712),2018年10月已结项。

5. 主持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改一般项目“‘原典+案例+微沙龙’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2020年7月-2021年7月。

参与课题:

1.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语境中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5AKS001),作为主要参与成员之一,2020年9月已结项。

2.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资本论》研究史”(20AKS002),作为主要参与成员之一,在研项目。

3. 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文化专项重点课题“北京理工大学精神文化整理及其新时代价值研究”,作为主要参与成员之一,2020年10月已结项。


    所获奖励

    社会兼职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