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季雨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重要指示,马克思主义学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全新技术集群,通过技术赋能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2024年7月学院启动新一轮ilab虚拟仿真思政课建设,通过一年的持续建设,建成三门ilab虚仿线上课程并取得软件著作权。
2025年9月15日,学院在线召开ilab虚拟仿真课程验收会。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陶然教授、计算机学院李凤霞教授、机械与车辆学院李忠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宪萍教授对建设成果进行验收审核。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刚,副院长江大伟、李永进、张虹,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林英及各课程建设团队代表,合作公司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助理季雨主持。
会议首先由张虹对课程建设的工作背景和建设成果基本情况进行整体介绍。
在验收会的第二个环节,莫小丽代表“国企党建创新与治理变革——企业治理现代化虚拟仿真实验”建课小组,孙雪凡代表“雅万高铁的建造体验——人类命运共同体虚拟仿真实验”建课小组,季雨代表“复兴路上的‘北斗’——统筹发展和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建课小组,从课程主题、内容、特色等维度进行课程介绍。



在三门课程进行整体介绍后,进行了覆盖所有模块、所有环节的完整操作演示。
基于课程团队介绍和实验过程展示,验收专家对实验建设成果高度认可并一致给出验收通过的评审意见。专家们认为,第一,本次建设三门课程水平高,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第二,三门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把人工智能嵌入实验设计,体现出相当的前瞻性。第三,三门课程在内容策划上体现了很高水平,充分体现了虚拟仿真课程的必要性。专家同时建议强化成果宣传,让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最后,院长刘新刚向各位专家的验收、指导表示感谢。刘新刚指出,学院要以此次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对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表达,坚持思政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把思政课所蕴含的重大学理问题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数智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数智思政课建设已走过十余个年头,本轮次ilab课程建设在成熟、优质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基础上,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一步探索了思政课形态演进的新方向,是推动虚拟仿真思政课2.0版本的前沿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