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 走进北京理工大学

撰稿:杨静楠 摄影:宣传部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1.jpg

9月19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思政课”:“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文博中心特立剧场举行。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舰月、副院长江大伟以及“形势与政策”、“中共党史”课程教师代表出席活动,900余名本科生到场聆听,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尔葭主持。

金银滩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因孕育诞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培育形成伟大“两弹一星”精神而被世人誉为“原子城”。这里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也是永远赋予中华儿女以信心和力量的精神高地。

2.jpg

宣讲内容分为“伟大的事业、永恒的精神”“共和国之恋”“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共和国不会忘记”“民族脊梁”五个篇章。宣传团成员、来自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讲解员们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小故事为切入,饱含深情地讲述了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科学家毅然归国、投身新中国国防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付出生命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参与核武器研制工作的许多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默默奉献,金银滩牧民为支持核事业举家搬迁的动人事迹。这些无名英雄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青海高原,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国防事业,用生命和青春谱写了为国奉献的壮丽史诗。

今年是“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宣讲团的生动讲授使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真谛,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种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不仅成就了“两弹一星”尖端科技的伟大突破,也是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之“钙”,更是前人留给我们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3.jpg

宣讲过程中,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活动最后在全场合唱“歌唱祖国”中圆满结束。永不褪色的金银滩,永不磨灭的南泥湾。从延安走来的北京理工大学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后,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师生知难而上,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导弹事业,在多个领域敢争新中国第一。他们战斗在祖国的边疆、深山、高原、大漠、海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立下了不朽功勋。通过此次宣讲,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向前辈看齐,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融会贯通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增添乘风破浪的“志气”“骨气”“勇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创造“功成必定有我”的成绩,矢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学习感悟:

2024级本科生李育博:金银滩这个看似平凡的名字却承载着中国核工业起步的辉煌历史,当宣讲者缓缓展开那段尘封的记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见证了老一辈科学家和无数建设者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中国核事业的基石,他们远离家乡,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中默默奉献,用青春和生命注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铭记金银滩原子城和“两弹一星”精神所给予我的启示和力量,向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迈进!

2024级本科生彭鲲硕:当社会的未来、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这些宏大而深刻的课题,落在“两弹一星”元勋们身上时,都变成了一个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一道道需要攻克的难题、一座座值得铭记的丰碑。在金银滩那段光辉的奋斗岁月里,“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用热血和汗水铸造了一条通往军事强国的道路,用责任和意志摘取了一束拥有燎原之势的星芒。“两弹一星”攻坚背后的坎坷与波折、胜利与光荣,是我们能从一个个动人故事里读出的感动;而元勋们心底那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爱国热情,则是我们需要永远铭记、不断学习的伟大课程。

2024级本科生高浩轩:穿越六十载岁月,那一声充满了力量的“起爆”响彻文博中心。在宣讲团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之间,我仿佛来到了金银滩这片富饶美丽,红色永不褪去的热土上!中华之脊梁在此屹立!在生死存亡之际,郭永怀以肉体之躯守护国家急需的实验数据;在家国抉择面前,邓稼先毅然选择以身许国;在国家大义面前,祖辈于此生活的牧民们离开家乡……数不尽的奋斗者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谱写了岁月赞歌!

2024级本科生窦璐璐:聆听了金银滩草原1279户牧民听从党的号召、服从国家需要,远迁他乡,支援基地建设的真实故事以及邓稼先、郭永怀等一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在金银滩草原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我深刻领会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真正含义,在新时代,我们仍需大力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勇于攀登,敢于创新,实现科技强国梦。

2024级本科生刘苏云:聆听此次宣讲,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贫寒的年代,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在金银滩扎根建设。他们不顾万难毅然回国,为保护机密文件而牺牲生命。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基层干部和牧民,始终支持国防事业。我们正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得以看到“两弹一星”的光辉历史和富强的祖国。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金银滩的战士。